(1)第一阶段:日内瓦一不来梅时期(1797-1802年) ”
1797 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个贵族家庭的三个孩子。在两年 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在此 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齐的学校学习,直接接受了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于是,他开始从事裴 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道路。
(2)第二阶段: 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
1802 年,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他在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广泛研究的基础
上,写了《普通教育学》,非常详尽地论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赫 尔巴特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哥廷根时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时期。
(3)第三阶段: 何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
1809 年,赫尔巴特在柯尼斯堡大学任哲学教授。如果说,在哥廷根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侧重从伦理学 角度探讨教育问题,那么,在柯尼斯堡时期,赫尔巴特则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教育问题。他在村尼斯 堡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并致力干把心理学的成果应用到教育过程中。他还创办了教育 研究班及其附属实验学校,使自己的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和验证。于是,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和《普 通教育学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