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简介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认知 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巨大贡献。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 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布鲁纳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 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1.认知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 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 按照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主张应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
②学会编码系统就会获得认知结构。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是不断变 化和重组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类别做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如下图所示:
食物
水果 蔬菜 肉类
苹果香蕉 橘子 青菜萝卜土豆 猪肉牛肉羊肉
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①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以是先前知识的替代,也可以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新知识的获得会使 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
②知识的转换。学习者把信息转换为各种不同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 知识。
③知识的评价。学习者核查所用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当前任务,概括得是否适当。教师在帮助学 生进行评价时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举例:学生在获得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时,也在积极地同步转化,替换大脑中的旧观念——地球 没有引力,将其转化为新知识,即任何事物都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学生还会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评价该定律的用途。当教师帮助学生评价了该定律,学生会增强对新知识的获得感。
总结;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总是由一系列片段组成的,而每一片段(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获得、 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2.结构教学观
①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学科的知识结构: 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布鲁纳很重视学科结构 的教学,他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主张教学的最终 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提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 构”。
学习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必要性在于: 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 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体系,促进智力和创造 力的发展。
②掌握知识结构是促进学习的准备性工作
布鲁纳认为,过去很多学校以学习困难为理由,总是推迟学习一些知识。他提出,“任何科目都可以 按某种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学科结构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准备性工作,他主张向 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但又合适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引导学生智慧发展。
③掌握知识结构有利干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指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考者可以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的思考方 式猜想出相关结论,而后需要用比较常规的分析方法去验证所作的结论。直觉思维被看作是创造性思维 的重要特征。直觉思维来自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有利于促进直觉思维的 培养。
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尤其是内在学习动机,是更加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 学习中去,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发现法是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知识结构的好 方法。
①动机原则:
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教学应该激发学生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就感)、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②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通过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征形式进行呈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选用哪种呈现形式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的性质。
③序列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提高学生知识 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序列,它们对于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 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序列。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都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和个别差异等,教师应采取适用于学习者的具体 程序。
④强化原则: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知道学习结果如何。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 习起着强化作用。因此,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3,发现学习
(1)含义
发现学习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还包括发现人类现有的知识。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 方法。
发现学习的经典案例: 教师引导儿童依据跷跷板的经验设计了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和砝码 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乘法的交换律,如3×6=6×3。教师让儿童先自己操作跷跷板,获得动 作表征,再想象天平和操作天平的映象,获得映象表征,最后用数字符号总结这一数学规律,获得符号
表征。
(2)步骤
①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②做出假设。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③检验假设。学生用理论或通过实验数据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形成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和结果,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
(3)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 使他能超越这一信息。
②有利于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生能在发现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求知欲。
③有利于学会将来进行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学生能最好地学到如何去发现和利用新信息。
④有利于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按照一个人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 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4)局限性
①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以发现法教学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 特殊性,忽视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生产过程的差异。
②布鲁纳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这是无法实现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a.从学习主体看,只有少数学生才能使用发现法。b.从学科领域看,发现法 只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的教学,其他科目不完全适用。c.从教师来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般教 师难以掌握,容易弄巧成拙。d.从教学效率看,发现法耗时耗力,不适合短时间里传授大量知识,学习效 率低。因此,发现学习应该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来灵活安排。
与桑代克相比,布鲁纳等认知主义者注意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学习者主动接受,才能 算发生了学习。
2.认知学习观
简 答 题
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12南京师大,16江苏师大)
2.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论的基本原则。(18苏州)
3.简要评论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思想。(12云南师大)
4.简述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5.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优点。
6.简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论 述 题
1.评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2.评述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
3.论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及其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站提供资料内容类型: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 教育学考研资料 影视包装 代码编程等 详细内容请咨询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