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1.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康有为,字广夏,人称南海先生。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他与维新人士一起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广泛开展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1)论教育的作用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所以,兴学育才是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教育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
评价∶
康有为力图仿照西方建立近代中国学制,并在《请开学校折》中设计了一个学校系统。他的上述建议直接影响了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
2.《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1)社会愿景∶《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康有为描述了一个”大同”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大同社会根除了愚昧无知,教育昌盛,文化繁荣,主张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也消灭了家庭,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儿童,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均由社会承担。
(3)评价
①批判和冲击传统教育,主张新式教育。《大同书》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指出对儿童应实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传统封建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②乌托邦色彩浓厚。《大同书》教育理想的观念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未来乌托邦色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站提供资料内容类型: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 教育学考研资料 影视包装 代码编程等 详细内容请咨询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