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萌芽与夏、商的教育
氏族公社末期(即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推动着教育不断地发生变化,起源于 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1,原始社会
五帝时期的乐教机构(成均)、养老兼教育的机构(庠)都属于独立于生产劳动之外的专门从事教与 学的机构,它们就是学校的萌芽。
2.夏代的教育
(1)序: 设在王都,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2)校: 设在地方,是军事训练和习武的场所,是对平民进行教育的乡学。
夏朝的教育目的是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教育内容是军事训练与宗教
教育。
3.商代的教育(新增知识点)
商朝出土的甲骨文的卜辞记录中有不少是与教育相关的。所谓卜辞,是指中国晚商巫师进行占卜活动 而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的文字记载,亦指近现代学者整理晚商的甲骨文字而汇编的纂集。
(1)学: 教育阶段分为大学与小学或右学与左学,这是学校成熟的标志。右学与瞽宗都属于大学性质, 是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大学以乐教为重。
(2)庠: 承袭虞舜时期的教养机构,利用养老的活动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序: 承袭夏朝时期的教养机构,主要进行军事体育教育。
商代学校由国家管理,受教育是奴隶主阶级的特权,目的是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已经具备了后来的“六艺”教育 的形貌,西周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学校萌芽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这就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产转为劳心者,从事与教育 相关的工作。
(2)产生了培养专门管理社会事务人员的需要,推动了专门教育的产生。
(3)文字的产生为传播生产、生活经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形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站提供资料内容类型: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 教育学考研资料 影视包装 代码编程等 详细内容请咨询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