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讲学兴起与诸子百家的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

1.私学兴起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封建私有制逐渐代替了井田制,促进了奴隶制的解体。“经济下移” 与“政治下移”使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这是私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2)官学衰落,学术下移。大多数贵族子弟凭身份入学,他们并不专心学问,这就导致官学衰落;周 天子的腐败无能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知识分子为了谋生,他们依靠“六艺”知识教书, 还把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等学习器具带到民间,这就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

(3)士阶层的出现。士阶层是奴隶制度下贵族的下层,在封建制度兴起时转化为平民阶级的上层。各 诸侯国为了扩张其势力,争相养士来搜罗人才,所以大批自由民想成为士阶层,于是出现了培养士的私学 机构,私学随之兴盛。

2.私学兴起的意义

(1)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私学使政教分设、官师分离,教师逐步成为独立的职业。

(2)私学更新了教育内容和方式

①私学的教育内容不局限于“六艺”,而是培养各类人才。

②教学场所不固定,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3)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私学使学校向平民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

(4)私学促进了“百家争鸣”。各家各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5)私学讲求自由原则,发展了教育事业,开辟了教育史新纪元。这主要表现为自由办学、自由讲学、 自由竞争、自由游学、自由就学。

3.私学兴起的表现——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养士之风盛行。由于各国执政者竞相养土,平民通过学习上升成为士成了社会风气,这就促进了 私学的大发展。士的聚散关乎一国的强弱与兴衰,因此执政者迫于政治需要不得不“礼贤下士”。

(2)百家争鸣。“百家”是虚指,乃是形容学派之多。各学派之间因立场和解决社会问题方法的不同, 相互斗争,相互批评,相互影响又相互吸取,推动中国的文化学术思想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3)私学发展。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可以说,有多少家学派就有多少家私学。 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四家影响最大。在这四家之中,儒、墨两家更是被称为“显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