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齐国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创办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是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闻名于各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中心。
1.创办稷下学宫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当时齐国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是一个富强大国,国都临淄也是各国中最 繁华的都市,人口众多,生活富裕,故临淄成为设立学宫的理想城市。
(2)政治需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成就霸业,需要招贤纳士、网罗人才,创办稷下学宫 是齐国招揽人才的一种好方式。
(3)养士之风的产物,齐国田氏礼贤下士,注重养士,深得民心,
2 .性质
(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 宫是官学;同时,稷下学宫的教学与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不多加干预,这又体现了私学的性质。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①讲学:教师自由讲学收徒,学生自由求学择师,学无常师;学宫定期举行学术集会,以及演讲、讨论、 辩论的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弟子职》将讲学活动更加制度化,使讲学活动十分兴盛。
②著述: 稷下先生们的著作堪称宏富,除了各家各派的书以外,还有集体劳动的学术成果。著书立说 与讲学互为表里,共同体现了稷下学宫作为高等学府的特色。
③育才: 稷下学宫大师云集,吸引各方子弟前来求学,不仅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还将 育才逐步制度化,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保证人才的培养。
④咨政议政: 稷下学宫的一大特色在于它为各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的议政论坛,其政治色彩十分鲜 明,咨政议政的作用突出,这也是办学目的政治性的体现。
3.特点
(1)学术自由。这是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
①容纳百家是学术自由的一种表现,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是稷下学宫的办学方针。
②各家各派学术地位平等,不因统治者的喜好而加以扬抑。
③自由还体现在欢迎游学,教师来去自由,学生也可自由择师,且学无常师。
④相互争鸣与吸取是学术自由的又一大表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2)待遇优厚
①政治待遇:“不治而议论”。学者既不担任具体职务,也不加入官僚系统,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 的言论,他们在地位上与君主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师友关系,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独立。
②物质待遇: 学者们的待遇相当于上大夫的俸禄,可以专心学问。这也是稷下学宫兴盛的原因之一。
(3)管理规范: 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学生守则—— 《弟子职》。
4.历史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它是各派思想的聚集地,各家学者云集于此、争
鸣于此,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当时的学者敢于与王公大人抗衡,能在 学术和政治领域内纵横思想,无所顾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整体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创造出了辉煌的战国文化。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 述、育才与咨政议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 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这些都显示出了它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