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巴比伦的散育

巴比伦是位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 开始创造人类的文明,书吏教育是巴比伦的主要教育形式。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两河流域的“文化 教育发展极早,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 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1)巴比伦的学校

苏美尔文字的发明、泥板的广泛使用以及科学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最早的学校与寺庙 有密切联系,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

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当时图书馆 收藏的也是泥板书。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

生称为“校子”。

20世纪30 年代,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北部马里城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 年的学校遗址,这是

人们迄今依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世俗教育机构。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客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级教育,主要教授读、写楔形文字;

另一级是高级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等。

2 技学方法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式,即教师先演示,学生再临摹,教师最后指点和纠错。

学校纪律严格,采用体罚。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埃及很早就发明 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在自然科学方面,埃及人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都获得了 相当大的发展。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写在泥板上,而是用芦管笔写在纸草上,后来出现了表示音节 的符号,在古王国时代已经发明了24 个辅音字母。这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字母,并影响了古希腊字 母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①宫廷学校: 主要由国王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 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②憎侣学校: 也叫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主要设在寺庙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 也是学术中心。

③职官学较;也叫书吏学校,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④文士学校: 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三种低级,招收人数 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客和方法

①教学内容

4 宫廷学校; 教学内容无法考证。

h,僧侣学校: 着重科学教育,如天文学、水利学、数学、医学等。

c.职官学校:普通文化课程,专门职业教育。

d.文士学叔: 通常教授书写、计算和有关律令方面的知识。其中,书写最受重视,训诫是主要的 书写内容。

②教学方法

古代埃及的教师惯用灌输和体罚,教师实施体罚被认为是正当、合理的。这一时期埃及的教育已 有一定发展,学校的类型较为完备,超过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它不但培养了当时社会需要的人才, 也促进了古代埃及文化的发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印度河流域的土著达罗毗茶人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从公元前1000年 到前600年,逐步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为种姓制度,即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 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奴隶仍处在奴隶地位的穷人)四个等级。

(1)婆罗门教育

婆罗门属于印度的高级僧侣阶层,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婆罗门 教育的主要形式。

①教育机构: 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指导子女背诵《吠陀》经, 教学方法神秘、机械、烦琐。儿童如练习写字,要先在沙地上练习熟练后再用铁笔写在棕榈树叶上。 公元前8 世纪以后,婆罗门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由婆罗门种姓的人 担任,被称为“古儒”。

②教育内容;《吠陀》经是主要的学习内容,以神学为核心,也涉及比较广泛的知识领域

③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还常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由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这 种方法后来被英国教师贝尔所袭用,19世纪在英国成为盛行一时的导生制。此外,体罚盛行

(2)佛教教育

①教育机构: 印度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 到前5 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 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考验合格者为“比丘”(僧人)。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习完毕后称为“比丘尼”

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讲解)与个人钻研相 结合。

③教育对象: 佛教教育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为了使教育面向大众,他们强调使用地方语言取 代“梵文”来进行教学,这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甚至堪称学术(神学)研究中心。一些著名的寺院 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国青年和学者前来学习,也对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广大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这是进步的地方;但它宣传的悲观 厌世思想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4.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在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统 治时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以后屡遭战乱,最终亡国。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 个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前13 世纪)到公元前586 年犹太王国亡于 巴比伦;第二个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返回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1)第一个时期教育的待点: 家庭教育

这一时期希伯来人以家庭教育为主。希伯来各部落进入农业文化,父权为主的家长制盛行。父亲

即信仰。

①教育内客: 家长主要以《圣经 · 旧约》教导子女,这种经典学习不重视知识传授,而重视宗教 信仰和宗教感情的陶冶。此外,在儿童教育中,作为宗教教育的附带,希伯来人也教授简单的文化知识、 职业技能。

②教育方法: 希伯来的家长制具有较多的民主色彩,家庭教育重视亲情与说服感化,认为儿童有 独立的人格,父母要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当然,父亲依然有体罚子女的权利。

(2)第二个时期数育的特点: 学棱教育

这一时期经历了“巴比伦之囚”的希伯来人返回家园后,开始抛弃家庭教育的传统,发展学校教育 希伯来最早的初级学校是犹太会堂。公元前1世纪,希伯来人的学校早已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形 成了较完备的教学制度,而且极为发达,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所学校

①救育内客: 男童6 岁进入初级学校,6~10岁学习《圣经》和简单的读、写、算;教师以口授 方式摘读若干经书的语句,指导儿童高声诵读。10~15岁主要学习《密西拿》。15 岁以后,则主要学 习《革马拉》,这相当于中等教育。《密西拿》和《革马拉》合成《塔木德》,它们都是对《圣经》的注疏。 中等教育以上还有培养僧侣的学校,教授宗教理论和法律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此类教 育应纳入高等教育范畴。

②教育方法,最大的特色是鼓励学生发问,但依然常施惩戒责罚,而且只有男子可入学接受教育, 女子不能享受此权利。

希伯来人将教育当作神圣事业,教育工作者受到尊重,希伯来的教师称为“拉比”,类似埃及的“文士”。

5.东方文明古国数育发展的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接指,东方产生了最早的样学加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队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客较丰富,包括智育,稳育及宗教教育等

(4)数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等级性这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 的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力。

(5)能学方法简单机械,体罚盛行 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 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4)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组的专剧,故教师的地位校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唯独中国的文化和这种文化所促成的

散育绵延不断、源远流长这是中国教育史的独特之处和优异之处,也是其他文明古国所不及之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