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也是将传统哲学 教育心理学转化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人,被尊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把动物和 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 过“尝试—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1)实验过程: 桑代克在迷笼内设有某种开门的设施。关在笼里的饿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开启,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笼外放置的鱼。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更快地打开门。多次尝试错误后,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行为。

(2)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动物通过试误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剌激一反应联结。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这一学说被称为“联结一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所谓联结指外界的刺激引起了个体 的某种反应,如外界的鱼(即外界刺激)引起猫的注意,迫使猫通过多次试误学会了打开笼子的开关,学 会打开开关就是个体所做出的反应。可见,人和动物学到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都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刺激— 反应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他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尝试—错误一再尝试”这样 一个过程。我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S 试误R。


桑代克根据“联结一试误说”提出了学习要遵循的三条基本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个体有准备又有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 会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2)练习律: 有奖励的重复练习将增强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 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境中重复出现。在一个情境中,一个动作如果被跟随着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这个行为 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例如,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的奖励,如小红花、 口头表扬等。练习律指导人们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来训练学生。他对教师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 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桑代克举了数学中的一个刺激一反应联结的例子;不停地重 复乘法表,并且总是提供奖励,形成了刺激(7×7=?)和反应(49)的联结。
(2)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尝试各种可能性的机会,学 生对在试误中发现的知识反而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3)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试误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结果。若学生多次尝试错误后却一无所获,会丧失学 习信心;若学生多次尝试错误后并获得了好的学习结果,会感到信心百倍,更愿意进行新的探索。


“联结一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理论。它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理 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同时,试误在教学中被普遍推广,它也是 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和方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