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攻击行为的含义

攻击行为是一种经常有意地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 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走向犯罪。

2.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2)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习惯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 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

(3)环境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 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作品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 经常看暴力影视作品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是产生攻击行为的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玩暴力电子游戏,攻击性心理会得到加强。

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 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人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严重。

3.攻击行为的改变方法

(1)消退法。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它们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少。

(2)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为了抑制某种特定行为的发生,而让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强化 或远离强化刺激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3)榜样示范法。利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两种做法: ①将有攻击行为的儿童置于无 攻击行为的榜样当中,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②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观察其他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如何受 到禁止或处罚的。

(4)角色扮演法。利用角色扮演法改变儿童的攻击行为,要注意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让 他们扮演攻击者的角色,并让他们说出自己扮演此角色的心理感受。其次,再让他们扮演被攻击者的 角色,同样让他们说出自己扮演此角色的心理感受。多次互换角色,能够提高他们自我控制冲动的

 

能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