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点1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 学转变的新阶段。他的一生以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乐,从不收取学费。在教育对 象上,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吸引了许多学生,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有长远影响的教育家。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2)德育论

①主要内容

a.智德统一观;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b,知识即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 育是有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

c.道德可教: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教人学会做人,让人 拥有德行。在道德、真理的问题上寻求道德的“一般”,即追求真理,总结共性。其本人就是崇高道德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

d.德育内容: 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等美德。

②评价

a.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b,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 的见解,相较于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

c.但“知识即道德”的观念并不完  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 3 )智 育 论

苏格拉底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广博而实用的知识,而非纯理论的思辨。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 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4)体育论

苏格拉底认为,健康不是天生的,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苏格拉底要求每个人的身体都能够经受严 寒、酷热、饥渴、疲劳、困顿,以便适应各种环境。一方面,人们要尽量向那些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 另一方面,人们自己也要注意,什么食物、什么饮料和什么运动对自己有益。

(5)“苏格拉底方法”

含 义 :“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 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a.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b.助产 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c.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 的比较寻求“一般”。d.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优 点 :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 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③局限: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 识。c.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共教育。他在从事教育活动时从不收取学费。苏格 拉底的教育活动是以演讲、交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的,广场、作坊、市场、街道都是他施教的地点。 他的教育对象广泛,有贵族派成员,也有民主派成员;有豪门巨富的子弟,也有手工业者和穷人。苏格拉 底说:“我愿同样回答穷人和富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我不仅不索取报酬,而且有人愿意听我讲,我还愿意倒付钱。”苏格拉底节俭刻苦,一贫如洗,表现出高 尚的教师情怀。

苏格拉底被公认为“一个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东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方法的比较

 

 

分类 孔子的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方法”
教育对象 任何人 有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的成人
具体方法 启迪性回答 无穷尽地追问学生,然后帮助学生总结
思维方式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
师生对话 教师被动回答 教师主动提问
侧重点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相同点:都反对灌输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性

3.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德育论和教学论两方面。

(1)积极影响

①德育论方面

a.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它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后世的 教育家也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b.在苏格拉底时代,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论,智德统一观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苏格拉底要求人 们不要盲目地服从神谕和传统的诫命,而是要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2)教学论方面

a.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反对灌输,主张启发、探讨和讨论、诱导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使人更加 深刻地发现真理、理解教育内容,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至今仍是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b.初步总结了一种归纳式讨论思维,从特殊走向一般(归纳、定义)。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

(2)局限性

1 德青论方而

“知识即道德”的说法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只能说道德的形成不能没有知识,但还有其 他方面。这个说法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2 教学论方而

a.适用人群受限,只适合有推理能力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苏格拉底方法需要就对方的发言进行追问, 使学生不断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推理。

b.受教育者必须有想讨论和思考的意愿与热情。如果学生没有思考的意愿和发现真理的热情,那么苏 格拉底方法从讥讽开始就无法进行。

c.不能机械地套用于幼年儿童。苏格拉底方法不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新事物、新的真理,而是去激发学 生内心已存在的知识,幼年儿童已有知识经验少、推理能力低,发现真理的可能性小。

综上所述谈地位: 在希腊教育思想史上,苏格拉底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作用。希腊的教育思想经 智者派发展已经初具雏形,但还不够系统化,苏格拉底在此基础上使教育的思想理论开始走向系统化。许多 思想家的教育主张在苏格拉底的进一步理论抽象下,成了教育思想走向体系化必不可少的思想工具。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
德育论 德智统一观→知识即道德→道德可教→德育内容
智育论 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体育论 锻炼使人身体健康
“苏格拉底方法”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教育活动 从事教育活动从不收取学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客服